亦舒笔下的爱情故事,总是极具女性主义色彩,强调都市女性在情感、生活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多重独立。
但往往是现实主义叙事的背景下,又充满着个人理想主义的幻境,小说《玫瑰的故事》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父母是清华老师,从小在清华长大,自己复旦毕业,拥有神仙颜值,学习成长是自我舒适区,还有很多男性追求 …… 这就是《玫瑰的故事》里女主黄玫瑰的人设。
但即便如此,玫瑰的感情之路一样坎坷。经历了五段感情,让人一时很难分辨清楚究竟是女主看不透婚姻与人性,还是情感作者的不食人间烟火。
先是遇到出身世家的庄国栋,本是金童玉女的组合,但因双方利益诉求从根本上达不成一致,导致了这段感情的无疾而终。
实际上,这段关系已经揭示了婚姻的本质就类似于两家公司的合并。能否达成共识,取决于双方各自的底线以及合并后能否为彼此带来增值效应。
所以后来庄国栋的妈帮他找了一个事业上能够给他助力的妻子。
只是玫瑰误以为是对方对自己不够尊重和妥协,于是后面又选择了出身贫寒、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方协文。
可没想到方协文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在彻底沦为一个受尽婆婆刁难、经济拮据到身上只有几十块钱的家庭主妇后,玫瑰不得不走上离婚这条路。
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你身上投入的任何成本,大多都期望以获得回报的形式来进行平衡。
婚姻就是下赌场,每遇到一个人,都是开新局。上一场输了,对下一场赢的概率产生不了半点影响。
现实生活不是小说,普通人很难在经历两段失败的感情之后,还能从 70 亿人中遇到活不过三个月的灵魂伴侣溥家明;倒是有可能邂逅比自己小很多的年轻飞行员何西,但这样的精壮小伙儿大概率不是图钱就是图生理短择;而女主最终嫁给年近六旬但看起来很年轻的爵士罗德庆这样的 Old money(老钱)成为归宿的大结局,更像是作者给坚持看到这里的读者埋下的一个彩蛋奖励。
但这样的彩蛋,只会存在小说和影视剧的想象中,现实里普通女性的爱情里不会有。
而这个朴素的道理,穷人家的女儿都看得明白。因为迫于生存的压力,所以不会轻易在爱情上豪赌,自然也就能做到行为上的自动纠偏。
往往是那些来自中产家庭的女儿,更容易或主动、或被动地掉进这个坑里,不仅自己赌输了难以自拔,还可能将父母的资源一并卷入。
父母的过度保护
很多经济相对富足的 60 后、70 后父母,由于自己经历过苦日子,出于对女儿的保护,更倾向于让孩子更多地体验世界的美好。于是有意将她们与人性底层的复杂和阴暗进行隔离,这就导致女儿们缺乏对现实生活残酷面的真实感知。
我们都渴望在爱情面前能够保持一份纯真,希望它简单点、纯粹点。
但世界本质上是一场生存竞争的游戏,除了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剩下的绝大多数注定逃无可逃。
越接近底层的现实,就越知道人与人之间资源的博弈可以有多残酷和不体面。
如果未曾目睹底层生存斗争中的狡猾与艰辛,未曾见识过邻里间关于婚姻不忠或家庭暴力的流言蜚语;未曾亲历菜市场中为几块钱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激烈场面;未曾体验过因利益分配而亲人反目、合伙人背叛的残酷现实,那么实际上你就并未真正踏足过这个充满复杂人性的世界。
因此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很容易片面和理想化,尤其在爱情方面,可能不自觉地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想要获得爱情的纯粹与完美。
一旦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就要承受感情受挫所带来的伤害。而这样的经历又很容易将人推向另一个极端,变得愤世嫉俗,对所有异性都失去信任。
所以中产家庭的父母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善意,却也阻碍了女儿成长为能够应对挑战的强者。
父母赋予了她们爱的能力,却没教会她们如何识别和应对那些常见的欺骗和操纵手段,也没有提供必要的防御和应对策略。
事实上,在亲密关系中 " 信任 " 是最珍贵的那部分,是需要双方经过多轮人性的博弈和考验后,确认彼此是值得信赖的长期伴侣,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
而坦白来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既优秀又真诚、且具有合作精神的男性,概率是相当低的。
家庭爱的缺失
除此之外,很多中产家庭的子女,或许从未体会过什么是无条件的爱,至于好的亲密关系示范更是无从谈起。
因为在传统的中式家庭中,父母之间要么摔摔打打、要么三天说不了十句话,一辈子将就着过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尤其是中产家庭的父亲在经济自由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越来越少的回家次数。
也正是源于这种原生家庭爱的缺失,很多女孩会急于逃离,试图通过恋爱和婚姻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但这又恰恰让她们从一个困境,掉入另一个被精心伪装过的困境。
与男性相比,女性对情感的需求总是更为强烈。
男性倾向于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外界,通过外界来获得成就感,以补偿自我内在的认同,比如说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等。
但女性注意力的焦点通常都是关注内心,注重内心的情感分享,以及家庭内部关系所带来的情感补偿,也因此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孤独感。
当情感需求成为亲密关系的第一要义,那么就很可能会因为对方的一点点关心而感动到落泪,很容易对这种低成本陪伴产生依赖。
然而这些只提供陪伴而没有实质性付出的男性,大概率在一段时间后连陪伴也懒得给了。
从某些层面上来看,女性精神贫瘠所带来的危害,甚至超过了物质上的匮乏。
过分渴望被爱和认可,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么无论拥有多少资源和能力,都很难摆脱现实感情的困境。
也很容易将自己置身于一个靠投入金钱去置换别人一点认可和关注的可悲境地。
中产家庭女孩真正的力量在于拥有自我实现幸福的能力,以及让靠近你的人同样能感受到幸福的能力。这是一种给予,而非索取。
爱情最不容易拿结果
电视剧《繁花》里有这样一句关于爱情的定义:
男女之事,全靠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汪小姐、玲子、李李到底谁更优秀,和最终能否拿到和阿宝感情的结果有关系,但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两个人的爱情,不是说你够聪明、够努力就能拿到结果,有的时候无外乎就是别人比你早到几分钟占到了座,运气比你好了那么一丢丢而已。
相比起爱情这条路结果的不可控,事业上想要拿到结果的路径则要明确得多。
《繁花》里的玲子真正变得有魅力起来,就是在她彻底放弃掉对阿宝感情的幻想,一心一意开始搞事业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玲子之所以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无外乎就是一个岁数大了的漂亮女性,因为没有一个坚实的依靠,阿宝没有给她情感上的安全感,才让她变得市侩和俗气。
她追求的真的是钱吗?我想并不是,她想要的是阿宝给她一个 " 太太的身份 "。
只是后来发现搞不定,就转去搞事业了,而她的故事也开始变得有看头起来。包括汪小姐也一样,从长波浪、高跟鞋、外滩 27 号的金花,到头发蓬乱、工服灰暗、暴风雨中说 " 我是我自己的码头 ",那一刻她才开始真正发自己的光。
所以跟爱情相比,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才是我们的主线任务,只是大部分的偶像剧都活在了对爱情的想象之中。
但如果一定要说重心落在 " 爱情 " 上的影视剧,我觉得《东京爱情故事》算得上一部。
剧中的莉香就是义无反顾地在爱着一个人,不管她心里有多难过,只需要一个转身,她都会调整好情绪,笑靥如花地面对那个他。永远能够乐观地爱着这个世界,即便最终也没拿到一个好的结果。
在剧中她整个人都是发着光的,这也是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的理由。
但原著的漫画作者柴门文对莉香是喜欢但不认同,而编剧坂元裕二对莉香更多的是怜爱而非理解。
柴门文说过,她曾经也想过给莉香一个好结果,但最后她觉得,应该让和莉香一样生活态度的女孩子检讨和反省一下自己。
中产家庭的女孩更容易吃爱情的苦,或许也是因为爱情本就是生存之外的一种奢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