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请把4分还给孩子” 标准答案为何成了“公敌”

导读 人们已经对考试题目祛魅,并不天然认可考试的权威性,题目和答案如果和社会认知相差过大,自然难逃舆论的批判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近日,有...

人们已经对考试题目祛魅,并不天然认可考试的权威性,题目和答案如果和社会认知相差过大,自然难逃舆论的批判

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近日,有人在网上分享了一张小学数学试卷,评论区却出现不少医务工作者发声。该试卷有一道题目,给出一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最后问:“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考生答道:“这个病人快好了”,被扣掉了4分。相关评论区有很多身穿白大褂、亮出资格证和工作证的医务工作者,为这道错题“联名发声”,他们表示,对这名“病人”进行了会诊后得出结论——“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孩子”。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件,似乎数学老师和医生直接“对垒”了。该视频的发布者在评论区公布了正确答案:从哪天到哪天体温相对稳定。照这个答案,被判错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广大医生却不同意。有自称儿科医生的网友给出结论:“虽然可能用了激素等抗炎药控制了体温,但也表明病情大概率稳住了,是在好转”,所以孩子答“这个病人快好了”,符合逻辑,展现出了知识结合实践的能力。

不仅是医生,很多网友也认为孩子的回答没毛病。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道题实在是“太不好好说话”了。想考数学就直接问数学问题,结果问了个开放式问题。但学生真的开放性回答,又被标准答案一衡量,直接判了错。这大概让不少人想起了曾经被“标准答案”折磨的日子——题目出得模棱两可,答案还藏着陷阱,所以借着这样的机会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从网上的发言可以看出,这似乎反映出人们普遍对僵化的标准答案有一种反感,也希望考试题能够更加尊重常识,符合基本的认知逻辑。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语文领域更加常见,毕竟文学的多义性更适合去出刁钻的题目。这也常常闹出笑话,比如文章的原作者做不出题目、拿不到及格分等等。备受考试题青睐的作家周国平,还写过一本《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

如果这种迹象向数学领域蔓延,当然会更令人反感。数学本来最讲究的就是精确,如果出题者在当中玩文字游戏,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受到挞伐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网络的声浪也反映出人们希望教育可以尊重独特的思考、发散的思维、自我的主见。仔细想想,对于这张不断回归正常的体温曲线,一般人都能判断出这是趋于康复。对于这样一个“非数学答案”,老师能不能有所宽限、鼓励或是侧面开导,而不是粗暴地予以否定。这种“手起刀落”的尺度,其实也考验着老师对教育的理解。

对于出题者更是提醒:考试题目不能脱离生活和常识。从以往的报道看,在考试题中“放飞自我”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有的考试题变成了给偶像的应援,有的考试题充满着企业元素,甚至还有考试题是“认出任课老师”。这些也说明,人们已经对考试题目祛魅,并不天然认可考试的权威性,题目和答案如果和社会认知相差过大,自然难逃舆论的批判。

此番争议或许也能指向一个更加宏大的议题——我们希望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是一名认真观察、尊重事实、有自己主见的学生,抑或是一名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揣摩老师心思的学生?这个问题很宏大,但这道数学题却如一个碎片,折射出丰富的内涵,值得人们细致观察和沉思。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查看原图 706K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