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9位哲学系硕博生在中山大学周边摆摊卖烤肠,视频在社交平台走红。乍看这则新闻,恐怕有人立马能套用一些话题模板,比如,名校生也摆...
近日,9位哲学系硕博生在中山大学周边摆摊卖烤肠,视频在社交平台走红。
乍看这则新闻,恐怕有人立马能套用一些话题模板,比如,名校生也摆摊?别急着质疑,不妨先问其所以然。从报道来看,这些学生摆摊的目的并不单一,既为“月亮”也为“六便士”:为毕业留念,为缓解压力,为结交朋友,也为付房租……无论因为什么,勇于走出“象牙塔”、融入“烟火气”本就值得肯定。“能放下面子摆摊,为你们的勇气点赞!”不少网友对这群年轻人不拘一格、勇敢实践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赞赏。
生活即课堂。小小烤肠摊上,烟火与哲思实现了和谐共鸣。摊位旁的宣传海报上写着“学术交流、哲学交流”,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宣传,更是他们对学术与生活边界的探索,对多元化价值实现的实践。这场“哲学+烤肠”的跨界尝试,不仅让他们收获满满,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职业与生活。事实上,如今像他们这样走出舒适区去寻找变数、挥洒激情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主场更遍布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陌。抛下种种光环,拂去功利色彩,我们看到:年轻人正不断打破刻板印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校高材生应该什么样?本无标准答案。硕博生摆摊卖烤肠,关注点不该在名校生身份上,而应对这种接地气予以鼓励。对学生来说,放下的是“架子”,收获的是“价值”。希望他们的这种“人间清醒”能够激励更多人积极生活、勇敢去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冬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