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只已清盘 个人养老基金陷规模困局

导读 近日,多只养老FOF基金(母基金,主要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被清退,引发市场讨论:人还没退休,怎么养老产品就消失了?据南方周末记者...

近日,多只养老FOF基金(母基金,主要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被清退,引发市场讨论:人还没退休,怎么养老产品就消失了?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18日,已有15只养老FOF基金陆续清盘。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基金业务开闸以来,FOF基金是个人养老产品的主要类别之一。

基金清盘的直接原因是规模不达预期,产品卖不动。人社部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显示,截至2024年6月18日,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到763款,其中193款基金产品,465款储蓄产品,82款保险产品,23款理财产品。

作为中国养老金保险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实施已一年多。政策方面,各基金公司踊跃增设个人养老金专属Y份额抢占个人养老金市场,以远低于同类产品的费率吸引投资人。上述193只基金均属此列。

但伴随这些养老FOF基金三年考核临近,被迫清盘的基金却越来越多。

养老FOF基金清盘的直接原因是规模不达预期,产品卖不动。视觉中国 图多只基金被迫清退

对比人社部2023年底至今的数据,近半年内减少了15只养老基金,其中至少4只是因为规模不及预期,被强制清盘。

这些被清盘的养老FOF基金,绝大多数属于发起式产品。发起式基金需要基金公司拿出部分资金与投资者共担风险,且必须在三年内达到2亿元规模,才能继续运营。

以最近的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FOF基金(简称鹏华长乐)为例。2024年6月初,该基金发布清算报告,该基金于2019年4月22日成立并正式运作,截至2024年5月13日,已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随即面临清退。

规模太小是清退的直接原因。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鹏华长乐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超过11%,但直到2024年一季度临近清盘,其普通份额规模才刚刚达到2亿元以上。

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始于2022年11月,但很多类似基金产品的成立日期更早。为了吸引投资者,基金公司会将这类基金分为普通份额和Y份额,Y份额专属于养老金账户投资者,费率远低于普通份额的投资人。

因为投资业绩不佳,鹏华长乐的规模一路下跌,最后一段时间内的净资产只有不到1300万元,清退板上钉钉。

“这类基金最怕的就是规模减少,规模一旦变为迷你基金后就很麻烦。”华夏基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孙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他解释,发起式基金属于典型的“宽进严出”,成立之后会有一个三年大考,规模低于2亿元自动终止基金合同。而考核通过的,如若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同样会直接走清算程序。

类似的还有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FOF、中信保诚养老目标2035三年持有FOF、平安养老2045五年持有混合FOF等,这些基金均在2024年陆续宣布清退。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还将有多只养老FOF基金将届满三年运行期,比如公银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发起、泰康福泽积极养老目标五年持有混合、海富通养老目标203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上银恒泰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等。

届时,如果这些产品规模未能增加到2亿元,或是资产规模不达标,也将面临清算风险。

难过三年大考

如果普通基金在募集期间没有达到2亿元规模要求,会直接导致募集失败。养老FOF设置了三年的缓冲期,这与发起式基金的特殊要求有关。

发起式基金在募集时,会使用公司股东或者相关管理人员的自有资金购买,并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因此被免于普通基金要求的2亿元成立条件。但在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如果资产规模(即资产净值)仍然低于2亿元,同样将进行清算。

为了应对2亿规模和200户的最低发行门槛,基金公司要么延长募集期限,要么改用发起式基金,前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后者则需要基金公司“真金白银”的投入。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高管秦川却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这一设计略显“鸡肋”。

首先,一些养老FOF基金会设计五年封闭期,在当前整体投资收益不高的前提下,投资者会更在意流动性安全,五年时间过长、吸引力不大,直接导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下降、规模上不去。

其次,根据相应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范围内的养老FOF合同必须囊括股票。近三年来股票等相关权益类资产表现不佳,养老FOF即便在募集期过线,也很有可能因为近两年的糟糕表现,无法达到2亿元资产的3年大考要求。

这类依靠延长募集期或公司自购输血的产品不在少数。比如易方达汇悦平衡养老目标FOF,该基金的最初募集截止日是2023年11月17日,其间历经三次延长募集,一直到2024年1月12日,才勉强达到2亿元门槛。其中还包括公司员工自购的376万份基金份额。

“即便市场环境欠佳,基金公司也必须按照要求配置权益类资产,这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投资者不愿购买养老FOF、规模更上不去,类似恶性循环。”秦川指出。

避免踩坑清盘基金

南方周末记者2024年1月曾做过统计(详见《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739款产品中藏着怎样的方向?》),当时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九成以上亏损,其他三类理财、储蓄、保险产品虽大部分未亏损,但收益相比同类产品并不突出。

2024年上半年,A股整体回暖,债券市场也迎来一轮行情,上述养老FOF基金产品收益有所上升,但亏损基金仍占多数。

两年前,为了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监管部门对养老FOF基金增设了专属Y份额,一度引发各家公募基金布局。

“FOF的优点除了可以同时配置不同类资产,而且一般设有封闭期,即便市场有短期波动,也能通过长期投资来熨平净值。”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在海外,FOF也是养老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注重的是长期稳健收益,FOF能够最大程度分散风险,至少保证不亏。

阎志鹏指出,养老金投资规划的关键在于长期与未来,通过稳定的资金投入,让个人投资能够尽可能不受阶段性经济周期影响,获得较为不错的收益,以此补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因此养老金融产品的第一要务是“保本”,其次是跑赢通胀。

现实情况远不如预期,人社部近日公布数据,目前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一年内增长近2000万人。实际缴费人数却远远低于开户人数,大量的“空户”并未给养老FOF基金带来过多的规模增量。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了193只养老基金产品,大约有90只都属于发起式基金。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至少三成现存养老基金规模都没达到2亿元,有数十只规模甚至不足5000万元,随时会被清盘。

“当初(监管)将FOF作为养老基金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因为FOF可以定期开放,且持有期较长,能够引导长期投资。更重要的是,FOF基金大批量投资其他基金 ,例如ETF、产业基金等等,相比普通公募基金风险较低,更适合养老产品的风险偏好。”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上述人士也坦言,从目前的试点来看,养老FOF基金出现了一定问题,除了由于封闭期长、近期业绩不好,导致投资者不感兴趣外,一些基金经理出于某些考虑将资金大量配置了自家其他的公募产品。

由于FOF基金大量购买ETF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要求相比一般的权益类基金经理略低一些,其收入也不及一般的权益基金经理或者债券基金经理。有基金经理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形容,“FOF基金经理在业内的地位比较尴尬”。

比如2024年4月宣布清盘的平安养老2045五年持有混合FOF,其净值仅有不到3800万元,引起市场争议的点在于,其三年内更换了4位基金经理,累计收益率为-17%。频繁更换基金经理不利于基金的投资稳定性,因为每位基金经理都会有各自的投资风格和对市场的理解。

在基金公司发布清盘公告后,投资者可以在指定时间段进行基金赎回,或者进行基金转换操作,以避免清盘带来的损失。如果不主动赎回,就会直接进入清盘程序,基金管理人会将持有基金份额折算成资金,返还到投资者账户。无论哪种情况,被清盘的基金都会产生较大的本金损失。

“未来投资养老FOF,不仅要关注收益、基金经理,还要看规模,避免踩坑清盘基金。”华夏基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孙博说。

(应受访者要求,秦川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责编 顾策

查看原图 130K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