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出三象,遍地起坟头” 哪三象?
“处暑出三象,遍地起坟头”哪三象?
俗话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期称为“三伏”,而这三伏天与二十四节气中的“三暑”密切相关:初伏对应小暑,中伏对应大暑,末伏则与处暑相连。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接近尾声,炎热的天气即将结束。
根据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处暑标志着暑气逐渐退去。“处”字有终止之意,预示着炎热天气即将告一段落。2024年处暑的到来恰好在8月22日,而8月24日是出伏的日子,两者相隔甚近,显示了今年的处暑与出伏几乎同步,这也象征着最热的日子即将结束。
虽然处暑有“出暑”之意,但高温天气的离去并非瞬间完成,而是逐渐转凉的过程。通常要到处暑之后的白露节气,天气才真正变得凉爽。处暑期间的气候特征以干燥、凉爽为主,但日间的温差开始增大,白天仍然炎热,夜晚则逐渐转凉,这种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差,使得作物在白天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夜晚则有助于养分的转化和储存,加快作物的成熟速度。
处暑期间,正是中稻收获的农忙时节,农谚中常说:“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十日忙割谷”、“处暑收黍,白露收谷”等,都是对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生动描述。然而,处暑也有可能带来不利的天气变化,影响农作物的收成。俗话说:“处暑出三象,遍地起坟头”,其中的“三象”指的是三种古人认为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现象。
第一象:处暑出现在出伏之前,预示着可能是灾年
农村谚语有云:“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早于出伏,预示这一年可能面临灾年,粮食收成不好;反之,若处暑在出伏之后到来,则预示丰收。古人认为,三伏天和处暑都是炎热的时节,如果处暑出现在出伏之前,意味着炎热的时间变短,庄稼积温不足,可能导致欠收。而若处暑在出伏之后,则庄稼有更多时间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高产。
第二象:处暑期间干旱无雨,可能引发旱情
老祖宗常说:“春雨贵如油,秋雨贵如金。”春天的雨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而秋天的雨水则是作物成熟的重要保障。处暑时节若干旱无雨,可能引发旱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此相关的农谚如:“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出日头,秋旱晒死鱼”、“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这些谚语都在表达古人对秋季雨水的重要性和对旱情的担忧。
第三象:处暑刮大风,可能导致庄稼倒伏
处暑时节,正值庄稼成熟,籽粒饱满,若此时刮起大风,庄稼容易倒伏,严重影响收成。农谚有言:“处暑一场风,庄稼半场空”、“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都是在提醒人们要警惕大风天气对庄稼的影响。
今年的处暑节气虽然与出伏相隔不远,但具体的天气状况仍然是决定农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希望处暑期间有适量降雨,避免干旱和大风,以保证作物的顺利成熟和丰收。
如今正值处暑,你所在的地方下雨了吗?你对这些农谚有什么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年俗有关的手抄报文字内容有什么】在制作与“年俗”相关主题的手抄报时,内容需要涵盖中国传统春节的习俗、...浏览全文>>
-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常用的加速折旧法,适用于资产使用初...浏览全文>>
-
【年收入多少算贫困】在中国,贫困的定义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根据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浏览全文>>
-
【年收入超出12万的怎么交税】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根据收入类型和纳税人的身份有所不同。对于年收入...浏览全文>>
-
【年收入20万算什么阶层】在讨论“年收入20万算什么阶层”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如地区差异...浏览全文>>
-
【年审营业执照如何年审】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需要定期对营业执照进行年审,以确保其合法有效、持...浏览全文>>
-
【年审流程是什么】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年审是一项重要的合规性工作,尤其是对于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而...浏览全文>>
-
【年审和年检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年审”和“年检”这两个词,尤其是在企业、车辆、营...浏览全文>>
-
【年少无知的后悔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人都会经历一段“年少无知”的时期。那时的我们,或许因为冲动...浏览全文>>
-
【年少轻狂是指多大的年纪】“年少轻狂”是一个常被用来形容年轻人性格或行为的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表...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