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曹金羽评《国家与文化领导权》 改造大世界:上海现代性书写中的繁杂性

导读 1949年5月27日,上海在人民解放军的接管下开始了全面的转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个层面。学者们对此时期的上海变化持有不同观...

1949年5月27日,上海在人民解放军的接管下开始了全面的转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个层面。学者们对此时期的上海变化持有不同观点,一方认为是彻底的断裂与重塑,另一方则强调社会自主性及对国家政策的微妙抵抗。这两种解读形成了对峙:一种强调国家力量的绝对性和社会结构的断裂;另一种则突出社会底层的自我逻辑及对国家意志的软性对抗。

肖文明博士的作品《国家与文化领导权:上海大众文化的社会主义改造(1949-1966)》尝试超越这种二元对立,引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概念,探讨国家与社会间动态且复杂的互动。该书指出,不应将国家视为单一、同质的力量,而是一个在复杂社会关系中被塑造的行动者。通过分析国家能力的多样性和国家与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互动,作者揭示了国家在改造上海大众文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局限,如科层制的不完善、财政资源的短缺,以及在组织化社会建设中的矛盾。

同时,书中也展现了多元行动者如何在文化相对自主性的空间内,以惯习的滞后性等形式,对国家政策产生微妙的“反抗”。群众的文化偏好并未完全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艺术工作者的多样化反应也显示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因此,上海现代性的叙述超越了简单的国家压倒社会或反之的模式,转而强调国家与社会在文化实践的中介作用下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

该书通过分析上海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刻变革,提出了理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视角,强调了在国家强力改造社会的进程中,社会自身逻辑与文化自主性的作用,以及国家与社会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而非单一的支配或对抗关系。这种分析框架鼓励我们从更加细腻和动态的角度去审视历史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互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