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竟变成了唐僧肉
在应对工伤保险体系中存在的挑战,如企业工伤负担沉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难度大及工伤失能人员保障不足等问题时,各地正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的工伤保险制度。青岛作为先行试点城市,推出了补充工伤保险和工伤伤养服务项目,两者相互补充,拓宽了保障覆盖面,惠及更多人群。
董方学(化名)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每天早晨,他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开始一天的生活,接受电疗、肢体复健及心理辅导。得益于这项政策,他每月只需自付约1000元,其余费用则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承担,他对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感到十分庆幸。
2021年,面对工伤保险领域的种种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地方探索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青岛积极响应,不仅推行了补充工伤保险,还创新性地增设了一级至四级工伤失能者的伤养服务项目,有效缓解了企业与职工面临的“赔偿压力大、参保不易、生活困难”等问题。
62岁的崔志祥(化名),退休后重返工作岗位,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原本担心治疗费用的他,却因雇主为返聘员工购买的补充工伤保险而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这反映出补充工伤保险对于超龄劳动者等特定群体的重要意义。
面对超龄劳动者在工伤认定和社保缴纳上的困境,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出,许多不在传统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从业人员,一旦遭遇工伤,治疗和护理的经济负担往往只能自行承担。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参考多方经验,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参与、商业保险公司操作的补充工伤保险模式,不仅扩大了参保年龄上限,还降低了保费标准,提高了企业的参保积极性。
补充工伤保险的引入,显著减轻了企业因工伤需自行承担的赔偿比例,基本补充保险能够覆盖企业赔偿额的80%,极大缓解了企业“赔不起”的难题。以青岛某纺织机械企业为例,通过补充工伤保险,企业的一次工伤赔偿中,保险公司承担了近6万元,显著减轻了企业负担。
此外,青岛开创性地推出的伤养服务项目,为工伤失能者提供了包括医疗和养老照护在内的全面服务,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像董方学这样的一级伤残失能者,在伤养服务机构不仅得到了专业护理,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部分实现了生活自理,对康复之路充满希望。
截至当前,青岛的补充工伤保险已覆盖逾1500家企业和15万名职工,其中大部分为对保险需求较高的中小微企业。伤养服务的推出,更是直接帮助了数百名工伤失能者,商业保险公司已为此提供了数十万元的经济补助,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