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婚姻登记数量创近十年新低,国家正采取措施应对这一趋势。近期,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仅有343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较2014年同期...
婚姻登记数量创近十年新低,国家正采取措施应对这一趋势。近期,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仅有343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较2014年同期减少一半,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家庭和社会结构稳定,也可能进一步波及生育率和人口结构。
为了简化婚姻登记流程并适应人口流动性增强的现状,相关部门拟修订《婚姻登记条例》,提出结婚和离婚登记不再要求提供户口簿,并取消地域管辖限制。此举标志着婚姻登记即将实现“全国通办”,身份证信息的全国联网使得户口簿不再是必需品,有助于消除因户口簿引起的家庭障碍,促进婚姻自由。
尽管结婚变得更为便捷,离婚过程则引入了新的考量。草案增设了离婚冷静期,即夫妻双方即使达成离婚共识,也需要等待30天的冷静期,期间任何一方反悔均可撤回申请。此规定反映了对维持婚姻关系的传统观念及对持续高位的离婚率的担忧。据统计,上半年离婚登记对数达到127.4万对,离婚结婚比上升至37.1%。
结婚人数锐减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适婚年龄人口减少、初婚年龄推迟、结婚意愿下降及婚育成本增加等。随着年轻人口总数下滑,尤其是80后至00初人群规模较前几代显著缩减,适婚人群基数减少直接影响了结婚数量。同时,全球范围内年轻人晚婚甚至不愿结婚的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平均初婚年龄已推迟至28.67岁,加之高昂的婚育成本,如房价、教育费用及传统习俗中的彩礼,都构成了婚育的经济与心理障碍。
对于出生人口而言,虽然短期内因文化因素及疫情后补偿性生育可能略有回升,但长期趋势仍受制于结婚率的低迷。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婚育意愿,还需综合施策,解决婚育面临的多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