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不要户口簿是为挽救结婚率吗 个体选择与社会变迁

导读 取消使用户口本进行结婚登记的规定,这一变动仿佛预示着“偷户口本结婚”的桥段将成为往日回忆。民政部最新公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

取消使用户口本进行结婚登记的规定,这一变动仿佛预示着“偷户口本结婚”的桥段将成为往日回忆。民政部最新公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结婚和离婚登记无需再出示户口簿,此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公众热议,有人揣测此举是否旨在提振结婚率。

近年来,“年轻人不愿结婚”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民政部披露的上半年结婚登记数据显示,与2014年同期相比,登记数量已缩水一半,创下近十年的新低点。除2023年外,过去十年间,结婚登记数量逐年下滑,尤其是在2014年,数字急剧下降。这背后,1990年后出生人口总量的减少,导致适婚年龄群体基数缩小,是结婚率持续低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整体青年人口规模缩减,单身青年的数量却逆势增长,2010至2020年间,这一群体增至约1.34亿人。同时,初婚年龄不断推后,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相较于2010年的24.89岁,延迟了近四年。

研究显示,我国单身男女预期保持单身的时间在延长,速度加快。这意味着,一方面同龄人群中选择单身的比例增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较晚步入婚姻殿堂。

简化结婚登记手续,特别是去除户口本要求,理论上降低了结婚的“门槛”,尤其是对于那些因家庭原因未获支持却渴望结婚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积极的信号。然而,这可能仅能影响少数人。当前不婚群体大致可归为自主选择单身和因条件限制未能结婚两类,后者中因户口本障碍而未能结婚的实为少数。

在特定群体,尤其是农村低学历男性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婚姻的关键,而非行政手续。而对于自主选择单身的人来说,结婚流程的简便与否并非决定因素,他们更关注个人发展、情感观念和社会压力等因素。

与国际比较,中国目前还未踏入严格意义上的单身社会。尽管单身青年比例上升,但大多数人在适当时机仍会选择结婚,婚姻制度尚未根本性动摇。简化结婚流程,更多是顺应现代婚姻观念的演变,强调婚姻是基于两人自愿,而非外界强加。

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意味着,婚姻不再是人际关系的唯一形态,其未来将如何演变,取决于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的经验显示,公众对不婚的态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普遍反对到广泛接纳,证明了观念变革的力量。

因此,结婚率的升降或许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表现,并非亟待“挽救”的危机。学者们提醒,盲目追求结婚率的提升并无必要,关键在于如何适应可能到来的单身社会,完善如单身生育权益保护和社会养老体系等配套措施,确保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无论是选择结婚还是保持单身,都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