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2日的库尔斯克州局势安全会议上,普京强调了当前的紧迫任务:驱逐敌人,确保俄罗斯边界的可靠防护。俄乌冲突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火已持续六日,俄方确认乌军已渗透俄境内达30公里。国际舆论将此番乌军侵袭与二战时期的阿登战役相提并论,预示着库尔斯克乌军前景不容乐观。乌克兰正承担着战略与政治双重风险,踏入一场赌博。
库尔斯克与阿登两地,历史上的确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二战中的重大战役。如今,阿登归于平静,库尔斯克却战火重燃。回顾二战,德军曾利用阿登森林的地形盲区,实施装甲部队突袭,绕过马奇诺防线,使法军迅速溃败。四年后,德军在阿登再次反击,意图切断盟军补给线,但因资源耗尽未能成功。尽管假设德军资源充足,其反击也难以根本改变战局,因盟军实力已占据上风。
库尔斯克的历史上,德军在此试图逆转苏军反攻趋势,最终未果,成就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现今,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发起出乎意料的反击,令俄军措手不及,这一行动被视作库尔斯克的新篇章。与阿登战役的再次上演相比,库尔斯克的新动态既有相似之处,亦存显著差异。
关于突入俄境内的乌军人数,各方说法不一,从俄方的千余人到乌方声称的近万人不等。乌军此举的真实战略意图尚不明朗,成为最大谜团。
在顿巴斯前线,乌军逐渐陷入被动,先前构筑的防线经长期战斗已受损严重,且面临兵力短缺。随着关键地点相继失守,顿巴斯防线的稳固性大不如前,与此同时,美欧的援助热情呈现减退迹象。乌克兰需证明其仍有取得胜利的可能,以维持外部支持。
乌克兰战争起初被视为美欧削弱俄罗斯、遏制其复兴的机会,但俄罗斯的韧性迫使美欧不断升级军援,甚至考虑提供F-16战机。然而,这场冲突不仅消耗了美欧的军备库存,也影响了其正常的军事生产和预算分配。政治上,乌克兰一度成为美国团结盟友、推动北约复兴的契机,但随着乌胜利前景的模糊,美国欲转移战略重心至亚太,欧洲也对后乌克兰时代的局势感到焦虑。
乌克兰意识到自身可能成为美欧止损的牺牲品,故急需一场战术胜利来稳固内外部支持。在扎波罗热反击失利和顿巴斯战况吃紧的背景下,库尔斯克的胜利对乌克兰至关重要,或旨在制造谈判筹码,以争取更有利的和平条件。然而,乌军能否如阿登战役般深入敌后,切断补给线,尚存疑问,实际操作难度极高。因此,乌克兰如何在军事和外交上把握住这微妙的平衡,将是决定其未来走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