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贷增速差延续分化 大小行配置策略现分歧

导读 近期银行领域的数据显示,补息整改对行业的影响持续发酵,尤其在负债端,国有大行与中小银行的表现呈现出分化态势。6月份,尽管国有大行在...

近期银行领域的数据显示,补息整改对行业的影响持续发酵,尤其在负债端,国有大行与中小银行的表现呈现出分化态势。6月份,尽管国有大行在存款方面承受压力,存款增速放缓,中小银行则实现了存款增长的回稳。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个人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的趋势上,还体现在对公存款的变化,尤其是补息整改对大行活期存款的持续影响,以及大行对公定期存款向中小行的转移。

资产配置方面,银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环境。国有大行虽有通过票据冲量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动作,但力度温和,而中小银行则更加注重一般性贷款的增加,这可能对其息差产生正面影响。在投资行为上,由于信贷需求疲软,国有大行增加了政府债券的投资,中小银行则因考虑利率低位而不积极配置,甚至在季末选择卖出债券以锁定利润。

银行的债券投资决策逻辑也显示出动态调整,从原先的剩余流动性再分配转向更加关注贷款与投资的综合性价比。当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快时,银行倾向于增加债券配置以平衡收益。观察发现,银行的国债与贷款配置比例与两者间的综合净收益率利差紧密相关,反映出债券与贷款之间的比价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一比价逻辑通常有效,但在特定经济条件下也可能暂时失效。例如,2024年尽管债券收益率降低理论上应促使银行增加贷款投放,但实际中由于信贷需求不足,银行的债券投资增速依旧上升,显示了市场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

此外,自营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上市银行越来越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到2023年底,上市银行的金融投资余额显著,其中政府债券占据较大份额,特别是对城商行和农商行而言。金融投资不仅规模扩大,其对银行整体业绩的贡献也在持续提升,尤其是在配置盘利息收入方面。不过,不同银行根据自身资本压力、流动性管理和负债成本的不同,采取了各异的投资策略,如调整政府债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侧重利率品种的配置,或是适当下沉投资品种以应对成本上升。

综上,银行业在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正通过灵活调整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以应对挑战并寻找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