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为游戏充值2万消保委介入追回钱款 暑期监管需加强

导读 暑假期间,孩子们上网时间增加,有时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会发生游戏充值或非理性打赏的情况。比如,张女士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两个月内在一...

暑假期间,孩子们上网时间增加,有时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会发生游戏充值或非理性打赏的情况。比如,张女士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两个月内在一款网络游戏中充值了2万元。她尝试与平台客服沟通退款,但未达成一致,遂请求相关部门介入以求全额退款。

张女士的儿子利用她不知情的情况,通过掌握的微信支付密码进行转账,并删除了交易记录。由于银行卡未设置短信通知,张女士直至需要大额支付时才发现余额不足。经询问,儿子承认将钱用于游戏充值,换取虚拟装备和道具。

根据《民法典》,八岁以上未成年人的非匹配其年龄和智力的消费行为,在未经家长认可时视为无效。这意味着,家长有权要求商家退还未成年人未经同意进行的网络充值款项。幸运的是,张女士儿子的游戏账号以其本人信息注册并充值,这简化了举证过程。并且,相关法规要求网络游戏服务商对未成年人实施时间、权限及消费管理,而该游戏公司未能有效执行,需承担主要责任。经嘉定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介入调解,游戏公司最终同意全额退款。

此类未成年人高额游戏充值的纠纷频发,凸显出游戏服务商与家长责任界定的问题。为解决这一争议,中国互联网协会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服务商在未实施实名认证或充值限额情况下需承担全责,并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充值额度做出具体限制。

面对未成年人未经同意的消费,家长应保存消费凭证并提供未成年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向商家申请退款,必要时可向行政或消费者保护机构投诉。同时,家长应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严格监护责任,保护个人支付信息,关注银行交易动态,合理安排孩子的休闲时间,鼓励参与户外活动和兴趣培养,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这一案例,再次强调了家庭监管、企业责任及法律法规共同作用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安全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