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大暑凉飕飕,晚大暑热死牛” 今年大暑是几点:晚大暑预兆炎热丰收年

导读 大暑,作为农历六月的节气,标志着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点,也是夏季的尾声。它通常发生在每年7月22日至24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的...

大暑,作为农历六月的节气,标志着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点,也是夏季的尾声。它通常发生在每年7月22日至24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的位置。这个时节的特点是极端的炎热,“大暑”二字直接点明了热至极致的气候特点,相较于小暑,大暑的炎热更为强烈。

中国古代文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暑”字有这样的解释:“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表明,大暑期间的热力非同一般,恰逢中伏前后,成为一年中最难耐的炎热时段。

大暑时节,天气特征显著:高温、雷暴、台风增多,以及频繁的雷阵雨和暴雨,这些都与该时期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达到高峰有关。虽然阳历上的大暑日期较为固定,但农历日期则有变化,老一辈依据农历大暑的早晚来预测天气状况及粮食收成。

民间有句谚语:“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意味着如果大暑当天在上午来临,随后的天气可能较为凉爽;反之,若在下午,则预示接下来会有极度炎热的天气,热到连耐热的牛都会感到不适。这种以牛的感受来形容极端高温的手法,源自古人对牛生活习性的深刻认识。

古人还依据大暑的具体时辰(中午12点前为早大暑,之后为晚大暑)来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认为大暑的早晚对农事活动有着不同的预示意义。例如,谚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灾年;大暑中伏后,样样都丰收”反映出古人对节气与作物生长关系的理解,认为适时的炎热对农作物成熟至关重要。

以今年为例,2024年的大暑发生在7月22日下午3点44分11秒,正值农历六月十七,属于晚大暑,理论上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然而,由于今年中伏开始较晚,大暑在中伏之前到来,这按传统预示着可能会遭遇灾年。现实中,我国南方已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北方则经历干旱与内涝的急剧转变,农业遭受重创,证实了今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几乎成为定局。

总而言之,大暑不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更蕴含着对天气变化及农业生产深远影响的古老智慧。尽管今年大暑的炎热条件理论上有利于作物,但已发生的自然灾害无疑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