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园AED拿取需使用身份证 公共场所急救设备如何更高效救命?

导读 有公园AED拿取需使用身份证6月30日晚,国家青年羽毛球队选手张志杰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参与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不幸在赛场晕倒,尽管立即获...

有公园AED拿取需使用身份证

6月30日晚,国家青年羽毛球队选手张志杰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参与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不幸在赛场晕倒,尽管立即获得了赛事医疗团队和当地医院的全力救治,但遗憾于当晚23点20分宣告离世。次日,印尼羽毛球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张志杰系突发心脏骤停导致意外。

世界羽联随后于7月2日通过官方微博表态,正与亚洲羽联及印尼羽协紧密合作,对事件进行全面审查,旨在确保在张志杰倒地后采取的医疗措施符合标准流程。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现场急救效率与及时性的深切关注,特别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成为了讨论热点。不少观察指出,若现场能迅速应用AED,或许能避免悲剧。

AED及其在心脏骤停初期急救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近年来,中国AED的普及率与公众认知虽有提升,但仍有不少人面临不敢用、不会用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多地政府已推出政策支持AED普及,有的地区甚至考虑将其操作知识纳入中学教育体系。

以2021年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比赛中突发心脏骤停并成功获救的案例为例,及时的AED介入被视为挽救生命的决定性因素。专家强调,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四分钟”对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然而,国内急救知识普及程度有待提升,尽管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AED部署方面取得进展,实际操作层面的障碍依旧存在,包括识别与正确使用AED的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的AED设置虽较为广泛,但获取途径和使用流程上的限制,如需身份证开启存放柜,引起了公众担忧,认为这可能延误紧急救治。同时,企业、高校虽逐渐重视AED培训,但覆盖面尚不全面,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工作的非固定员工群体。

为了加速AED普及和有效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着手制定相应规范,如国家卫健委对公共场所AED配置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广州市关于公共场所AED配置的详细规划,力求在关键时刻3-5分钟内可获取并使用AED。辽宁省更是计划将心肺复苏和AED操作技能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至于公众对使用AED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的顾虑,法律专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好人法”条款为紧急救助行为提供了法律保护,确保出于善意的救助者在无明显过错的情况下,不必担心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在鼓励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勇于伸出援手,积极采取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