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前几批学医的人怎么样了? 医者仁心,筑梦四十年

导读 随着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的进行,许多考生正面临着专业的选择,或许你曾考虑过成为一名医生。带着对从医动机的好奇,我们走近了几位湖南省胸...

随着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的进行,许多考生正面临着专业的选择,或许你曾考虑过成为一名医生。带着对从医动机的好奇,我们走近了几位湖南省胸科医院的专家,倾听他们当初选择医学道路背后的故事。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杨坤云在父母的建议下报考了湖南医学院,从此踏上医学之路。尽管初时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怀有恐惧,但多年实践让她深刻理解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每一个康复的病人意味着一个家庭的重生。如今,作为医院的首席专家,杨坤云强调医学工作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满怀爱心,为患者带去身心的双重治愈。

内镜中心主任肖阳宝则是一位典型的内向型人格代表。他选择呼吸内科及内镜介入诊疗,正是基于性格与专业需求的契合。在这个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和责任心的领域,肖阳宝通过21年的深耕细作,体验到了为患者带来即时疗效的满足感和职业自豪感。

林小马副主任医师的医学梦想起源于童年时期目睹父亲成功实施心肺复苏的震撼一幕,这促使他在高考时坚定地选择了临床医学。受父亲影响,他最终投身于结核病防治,视其为既能造福社会又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业。

而对于医学检验部的胡培磊副主任技师而言,从生物学转向医学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面对就业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医学检验领域,凭借不懈努力,不仅在专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完成了博士学业,并获得多项荣誉。胡培磊的故事告诉我们,勇于转变,坚持梦想,终将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每个医生背后都藏着不同寻常的选择和故事,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也为即将步入医学殿堂的年轻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