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宣布:这项业务将收紧!公募基金购买设限

导读 多家银行宣布:这项业务将收紧!年初时,北京的莫女士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打算为其持有的基金进行补仓操作,恰逢风险评级周期结束,她通过两...

多家银行宣布:这项业务将收紧!

年初时,北京的莫女士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打算为其持有的基金进行补仓操作,恰逢风险评级周期结束,她通过两次测试得到的结果都是R3级别(平衡型)。次日,她收到了银行的短信通知,提醒她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较低,提议调整投资组合,并告知原先持有的基金只能卖出而不能继续购入。这让莫女士感到困惑,因为她在今年和去年参与的风险评级测试中选择了相同的选项,但去年她的风险等级是R5,今年却降到了R3。

近期,银行系统针对超越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监管显著增强。《金融时报》观察到,年内多家银行已加强对公开募集产品的超风险销售限制,部分银行已不再允许个人投资者超出其风险等级购买公募基金。

具体措施体现为,R3风险等级的客户若想购买R5级别的产品,以前在接收风险警示后仍可继续购买,而现在则可能面临无法申购的情况。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点的工作人员透露,今年起,银行对公募基金超风险评级购买的管理趋于严格,投资者购买高于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难度加大。

尽管多数银行的手机应用程序依然允许在线购买超出个人风险等级的基金,但在申购过程中,投资者需签署“风险不匹配警示函”。例如,在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APP上尝试购买与自身风险等级不匹配的产品时,系统均会弹出相关警示信息。

此外,一些银行还为手机渠道增添了录音录像(双录)环节,并限制65岁以上投资者进行超风险的公募基金交易。招商银行在记者尝试以稳健型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高风险基金时,不仅弹出超风险提示,还要求进行双录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上调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建设银行近期宣布调整了39只基金的风险等级,从R3提升至R4,这些基金多为混合型和股票型,涉及多家知名基金公司。民生银行和宁波银行也有类似举动,显示出银行正依据法规、产品表现及管理人建议等因素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尽管不同银行对同一基金的风险评级可能存在差异。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间的评级差异反映出评估标准不一的问题,但考虑到各银行客户群体的不同风险偏好,具有一定合理性。这些调整和规范措施本质上是银行执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维护市场稳定,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银行强化对代销产品风险等级的管理和超风险销售的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