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河南抗旱堵在“最后一公里” 农田水利之困

导读 河南近期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6月22日,河南省气象局解除了持续的干旱橙色预警,随后,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也终止了四级应急响应。然而...

河南近期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6月22日,河南省气象局解除了持续的干旱橙色预警,随后,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也终止了四级应急响应。然而,对于周口市的一些村民而言,这场雨显得微不足道,难以缓解农作物的渴求。自5月以来,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大旱,降水量较常年平均值减少了70%,多数地区达到了中度以上的干旱等级。面对旱情,农民们不得不日夜守候在机电井旁,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以确保玉米等作物能够顺利出苗。

尽管如此,机电井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周口市的一位村民齐婷就面临机电井损坏的困境,即使购置了灌溉设备,也无法有效利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作物受旱。类似的情况在上蔡县也十分普遍,不少政府资助的机电井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村民们不得不依赖老旧的裸井取水,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

河南省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旱情,包括调度水资源和开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确保抗旱用水充足。但《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即便水源充足,由于机电井等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问题,抗旱效果大打折扣,抗旱工作在“最后一公里”遭遇瓶颈。

机电井的维护难题主要体现在易损难修上。地埋线断裂、设备老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许多机电井无法正常使用。加之维修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机制不明确,使得机电井的维修工作进展缓慢,尤其是在农忙季节,维修难度和成本更高,影响了农田的及时灌溉。

针对这一问题,有专家建议加强农民参与度,确保农田水利设施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并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与维护机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商业保险来覆盖维修费用,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资金筹集和执行效率的挑战。

长远来看,河南需要更加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这包括扩建和改造水库、灌区,提升地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同时,也要解决现有灌区老化、损坏的问题,确保灌溉系统的顺畅运行。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