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被判赔6.4亿元!创始人“失踪”,家人被曝迁居美国

导读 每经编辑 段炼历时 6 年,汽车 " 大厂 " 吉利诉造车 " 新势力 " 威马知识产权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6 月 14 日晚间,最高人民...

每经编辑 段炼

历时 6 年,汽车 " 大厂 " 吉利诉造车 " 新势力 " 威马知识产权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6 月 14 日晚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布消息称,近日,该庭审结了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 " 跳槽 " 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 21 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 2 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 6.4 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 微信公众号

不过,虽然已胜诉,但吉利能否拿到这 6.4 亿元的赔款仍是未知数。目前威马汽车已深陷危机,严重资不抵债,威马创始人沈晖也已 " 失踪 " 多时,知情人士透露,其已身在海外,家人已迁居美国。

一口气挖了吉利近 40 名骨干

威马汽车被最高法判赔 6.4 亿元

裁判文书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集团)下属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高原公司)近 40 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 30 人于 2016 年离职后即入职。

2018 年,吉利控股集团发现威马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 12 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 12 件实用新型专利,且威马集团、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某智慧出行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前述四公司统称威马方)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马 EX 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集团、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述两公司统称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

吉利方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 21 亿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威马温州公司侵害了吉利方涉案 5 套底盘零部件图纸技术秘密,酌定威马温州公司赔偿吉利方经济损失 500 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 200 万元。

吉利集团、吉利研究院和威马温州公司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本案中,吉利方未能提供其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的直接证据,威马方也因其自身经营原因为亏损状态。

对此,判决指出,威马方如果不是通过侵权方式获取并使用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则其需要支出相应的汽车底盘技术研发费用或者向技术提供方支付许可使用费,由此将导致其亏损的相应增加,故而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减少的研发成本或亏损亦属于威马方因侵权获得的利益。

鉴于本案缺乏计算威马方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而减少研发成本或亏损的直接证据,故可以用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同期利润为参考,根据威马方自己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的记载,以威马 EX 系列型号电动汽车的销售数量(81733 辆)及平均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其整车销售可得利润,并综合考虑涉案底盘技术秘密利润贡献率等因素,计算威马方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获得的利益。同时,考虑威马方具有明显侵权故意、侵权情节恶劣、侵害后果严重等因素,本案以 2019 年 4 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施行日为界,对威马方 2019 年 5 月至 2022 年第一季度的侵权获利适用 2 倍惩罚性赔偿,而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4 月的侵权获利只计算补偿性赔偿数额。经计算,威马方应赔偿吉利方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约 6.4 亿元。

本案二审判决明确:1. 如威马方违反停止使用涉案技术秘密义务,应以每日 100 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2. 如威马方擅自处分涉案 12 件实用新型专利,应针对其中每件专利一次性支付 100 万元;3. 如威马方未按本案判决指定期限履行销毁或者向吉利方移交涉案技术秘密相关载体、发布公告和内部通知以及与相关人员和单位签署保守涉案技术秘密及不侵权承诺书的义务中任一具体义务,应分别以每日 10 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

威马创始人沈晖曾是吉利副总裁

目前已 " 失踪 ",家人被曝迁居美国

提到威马和吉利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威马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沈晖。

沈晖曾长期在吉利任职,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 " 吉利收购沃尔沃 ",并担任了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

沈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2015 年 10 月,沈晖创立了威马汽车。从最高法公布的判决上看,沈晖创立威马没多久,就开始挖老东家墙角,一口气挖走了数十位骨干。

不过,在公众及业内人士的眼中,沈晖已经 " 失踪 " 很久,一直有传言说其已远走海外。威马汽车工作人员去年 9 月底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表示,创始人确实是人在海外,正在推进一些事情。此外,沈晖也会继续推进威马汽车在出海市场的布局。而据去年 10 月报道,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去年借口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随后转机直飞美国纽约,远走海外。有接近沈晖的人士透露,沈晖确已不在国内,2023 年春节后就没有在公司公开露面,其家人也于此前迁居美国。

沈晖的微博 IP 地址一直是在北京,最近一篇发布的微博是今年 1 月 8 日,转载了南昌舰的相关视频。而其最后一次与威马汽车或其行踪相关的微博则要追溯到去年 9 月 10 日,就在威马汽车官宣第三次冲击上市失败后半小时,他发微博称 " 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 ",不过 IP 地址在北京。

据报道,有接近沈晖的人士对记者透露,有专人帮助沈晖在国内发布微博,所以动态发布地址均是国内地址。

2023 年 10 月 18 日,威马汽车曾发布澄清声明称,公司创始人沈晖于 1991 年赴美留学,在欧美多地工作和居住多年,沈晖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项为主,不存在公司创始人跑路海外的情况。威马汽车同时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经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预重整,旨在通过重组债务引进战略投资人,避免破产,实现重生蜕变。

尽管威马汽车否认沈晖 " 跑路海外 ",但截至目前,沈晖仍未曾在国内公开露面,也没有任何其回国或打算回国的公开报道。

总资产 40 亿元,欠债超 200 亿元

威马汽车已严重资不抵债

此外,深陷危机正在重整的威马汽车能否支付吉利这 6.4 亿元的存款也是未知数。目前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 39.88 亿元,负债高达 203.67 亿元,已是严重资不抵债。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威马汽车获得了包括但不限于百度、腾讯,以及红衫、SIG 等明星资本和各路国资的投资,累计募资超 410 亿元人民币。而 " 蔚小理 " 在上市之前,融资金额均未超过 200 亿元。不过,威马汽车在去年 10 月否认了 " 融资 400 亿元 " 的信息,称其混淆了融资金额与债权以及债务金额。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资料图)

在最初 " 互联网造车 " 饱受争议的时候,沈晖也是威马汽车融资的招牌。" ‘靠谱’是威马汽车一直想传递出来的标签。很多投资人也确实看到了威马汽车的实力。我们的交付量在 2019 年一度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仅次于蔚来。" 一位去年离职的威马汽车员工李枫(化名)说。

早期,威马汽车还有着 " 造车新势力四小龙 " 的称号。"后来,‘蔚小理’三家似乎更喜欢‘抱团’,注重对外宣传互联网造车基因。与他们不同,威马汽车选择了建工厂这样前置资产的做法。这一布局花费的资金确实会多一些,但是威马在其他方面的资金投放十分谨慎。即使到现在也很难下结论说建工厂这样的模式就是错误的,只能说公司上市、产品推出节奏等一些时间节点没有踩对。" 李枫说。

尽管投入了数百亿资金,但威马汽车距离上市始终差了临门一脚,同时在长期投入之中,威马汽车的资金逐渐耗尽。根据威马汽车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19~2021 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 44.45 亿元、50.84 亿元,以及 82.05 亿元,三年间共计亏损 174 亿元。2021 年,威马汽车实际已资不抵债。在面临资金缺口的背景下,威马汽车一直在寻求 IPO(首次公开发行),并先后三次冲击 IPO。2023 年 9 月 10 日,威马通过官方微博表示,经过深思熟虑,威马汽车自愿终止与 Apollo 出行(港交所上市公司)在港交所的 RTO(借壳上市)进程。这标志着深陷泥沼的威马汽车第三次冲击 IPO 失败。

2023 年 10 月,威马汽车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预重整申请获得受理。威马汽车在《告知函》中表示,将与债权人、持股人和潜在投资人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达成最佳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将与相关方面积极合作,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有关预重整进展信息。

根据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审计报告,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 39.88 亿元,负债高达 203.67 亿元。重整案附表还显示,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 266.32 万元,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 4000 万元,人均债权金额超过 10 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 158.13 万元,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市场服务、销售和其他服务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 17.34 亿元,平均债权金额为 1000 万元。其中,涉及的公司有科大讯飞、特来电、比亚迪、蓝色光标、米其林、德赛西威等知名公司。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杜波

校对 |何小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