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生育补贴政策力度太小,需大胆改革应对低生育率挑战

导读 梁建章:生育补贴政策力度太小2024年5月23日,《经济学人》刊发封面文章,标题提出疑问:为何直接经济激励在鼓励生育方面成效不佳?文章质...

梁建章:生育补贴政策力度太小

2024年5月23日,《经济学人》刊发封面文章,标题提出疑问:为何直接经济激励在鼓励生育方面成效不佳?文章质疑全球普遍实施的生育补贴政策,指其未能有效提振生育率,且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梁建章:生育补贴政策力度太小。

针对这一论点,梁建章与黄文政迅速响应,发布文章《应回归人口问题的本质逻辑》予以反驳。他们批评《经济学人》的观点忽视了人口议题的根本逻辑,特别是在全球生育率持续下滑的紧迫形势下,未能充分认识到这可能对人类文明构成的深远威胁。

目前,高收入国家的生育率平均水平仅为1.6,远不及维持人口稳定的2.1替代率,预示人口将不断萎缩。文章引用日本学者吉田浩的理论,警示低生育率可能导致日本人口在未来数百年内急剧减少至仅剩一名儿童,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严重。两位作者强调,生育率下降会形成恶性循环,若无政策干预,人口锐减将不可避免,进而威胁文明的持续。

他们还指出,《经济学人》过于乐观地看待技术进步对低生育率社会的适应能力,却未考虑技术创新本身依赖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缩减会同步减少需求与供给,抑制创新活力,最终导致技术停滞。低生育率还会加剧社会老龄化,削弱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财政负担。

对于生育补贴效果的讨论,梁建章与黄文政承认其对贫困家庭的帮助和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但强调核心问题在于调整不当的激励机制。他们坚持生育补贴作为公共政策的必要性,因其带来的社会利益超越家庭成本,促进整体福祉。他们提倡,除了直接经济补贴,还应包括减税、托幼服务等措施,减轻育儿成本,特别是帮助职业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

关于成本效益,他们以法国为例说明,虽然生育补贴初期投入大,但个人一生的税收贡献远超补贴支出,显示了长期的经济合理性。他们批评《经济学人》仅仅从经济产出角度评估生育价值,而忽视了生命本身的无价和维系文明的重要性。

文章结尾,他们强烈建议中国正视其独特的低生育率挑战,利用文化传统和政府力量,制定更加积极的生育激励政策,比如递增式补贴,确保育儿家庭经济稳定,激发生育愿望,稳固人口基础,确保国家长远发展与文明传承。这包括为多子女家庭提供差异化的补贴、税收减免、现金奖励和住房贷款优惠等综合措施,旨在全面提高生育率,激活内需,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