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召开 共探月背之谜

导读 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召开2024年6月7日,一场聚焦“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的研讨会在位于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的报告厅内拉开帷...

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召开

2024年6月7日,一场聚焦“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的研讨会在位于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的报告厅内拉开帷幕。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31所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的200多位科学工作者与学生参与。与会的重量级嘉宾包括地质地球所的数位中科院院士——吴福元、李献华、潘永信研究员,以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柳骊主管。会议的主持重任由李献华院士和林杨挺研究员共同承担。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召开!会议伊始,吴福元院士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并概述了会议缘起。他提及,嫦娥六号探测器自5月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后,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完成月壤取样任务,预计于6月25日重返地球,此举标志着人类首次从月背采集样本的历史性突破。研讨会的核心目标是深入探讨嫦娥六号着陆区域的地质特性,提炼关键科学议题,为后续的样本分析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研讨会上半场在李献华院士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李春来研究员详细解析了嫦娥六号着陆点的地质背景特点。此外,来自不同机构的专家如岳宗玉、芶盛、陈剑、郭弟均、钱煜奇等,分别就着陆区的地质演变、玄武岩特性、非月海物质、阿波罗盆地成分及月球火山活动等议题展开了详尽报告,激发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

下半程研讨由林杨挺研究员主持,与会者围绕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本可能揭示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内容涵盖了月球正反面差异的成因、深层结构成分、重要盆地形成机制、月背火山活动史、高纬度水含量来源、撞击事件频率以及新发现的岩石矿物类型等多个前沿话题。

嫦娥六号对月背的探索及其样本的回收,不仅激起了全球行星科学界的巨大热情,更预示着一系列困扰月球演化研究的谜题有望得到解答,从而推动月球科学知识体系的革新与发展。此次研讨会不仅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召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