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由宋代朱熹将其单独抽出并整理成书。《大学》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理念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并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框架。
一、
《大学》以“明明德”为起点,强调人应不断发扬自身的光明德性;继而通过“亲民”实现对社会的关怀与引导;最终目标是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文章系统地论述了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称为“八条目”。
二、表格:大学全文及解释
章节 | 原文 | 解释 |
第一章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的光明德性,亲近百姓,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 |
第二章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明确目标之后才能坚定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才能安稳,安稳后才能思考,思考后才能有所收获。 |
第三章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先后顺序,就接近大道了。 |
第四章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想要使天下人明德,必须先治理国家;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必须先修养自身;修养自身必须端正内心;端正内心必须真诚意志;真诚意志必须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
第五章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 所谓真诚自己的意志,就是不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味、喜欢美色一样,这是自我完善的体现。 |
第六章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财富使人房屋华丽,德行使人身心美好,心胸宽广则身体安康,因此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 |
第七章 |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君子先要求自己具备某种品质,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这些缺点,才会去批评别人。 |
第八章 |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 《诗经》说:“快乐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百姓讨厌的,他也讨厌。 |
第九章 | 《康诰》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尚书·康诰》说:“像加工骨器一样细致,像打磨玉器一样耐心。”比喻修养需要不断磨练。 |
三、总结
《大学》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修养的经典,更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张通过内在修养来实现外在治理。其“八条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实践体系,至今仍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大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修身养性、服务社会、追求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