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知 > 学识问答 >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解释及出处

2025-09-28 02:46:51

问题描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解释及出处,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02:46:51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解释及出处】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和典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字经三写乌焉成马”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艺文志》,用来说明文字在流传过程中容易被误传、误写,从而导致意思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成语解释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字面意思是:一个字经过三次抄写,原本是“乌”,却可能被误写成“马”。这反映了古人在书写或传抄书籍时,因疏忽、笔误或理解偏差,造成文字错误的情况。

核心含义:

强调文字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提醒人们在阅读、抄写、传播文献时要仔细审慎,避免因小失大。

二、出处考证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百人传千,千人传万,其传也久矣。夫学之不精,问之不详,而欲以传后世,难矣。故曰:‘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问如果不精深,疑问不明确,就难以正确地传给后人。因此说:“一个字经过三次抄写,就会从‘乌’变成‘马’。”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出处 《汉书·艺文志》
字面意思 一个字经过三次抄写,可能被误写成另一个字(如“乌”变“马”)
核心含义 强调文字准确性和严谨性,警示传抄过程中的误差风险
使用场景 用于批评文字讹误、强调学术严谨性、指出信息传播中的偏差
现代启示 在信息时代,文字传递更易出错,需加强核实与校对

四、延伸思考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不仅适用于古代文献的传抄,也适用于现代的信息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一条消息经过多人转发,内容极易走样。因此,这一成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写作、传播知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认真核对,避免因“三写”而导致“乌焉成马”的错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