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秦岭家何在原文及翻译】一、
“云横秦岭家何在”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句表达了诗人被贬途中,面对秦岭重重云雾,思念家乡却无处可寻的悲凉心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韩愈抒发政治失意与思乡情怀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原诗进行完整呈现,并附上逐句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同时,通过表格形式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便于查阅和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早晨上奏皇帝,傍晚就被贬到潮州,路程有八千里远。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我想为圣明的朝廷清除弊政,怎会因衰老而珍惜余生?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云雾弥漫秦岭,我的家在哪里?大雪封住蓝关,马儿也不愿前行。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知道你远道而来,一定是有所准备,就请在我死后,把我的尸骨收葬在瘴气弥漫的江边。 |
三、诗歌背景简述
韩愈因直言进谏,触怒唐宪宗,被贬至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此诗寄给侄孙韩湘。诗中既有对朝廷的忠诚,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更有对家人牵挂的深情。其中“云横秦岭家何在”一句,成为千古名句,常被用来表达漂泊无依、思乡难归的情感。
四、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坚定。
2. 意境深远:通过“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孤寂无助的心境。
3. 语言凝练:用词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极具古典诗词之美。
五、结语
“云横秦岭家何在”不仅是韩愈个人遭遇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在仕途起伏中的普遍心境。它提醒我们,在人生逆境中,仍需保持信念与担当,正如韩愈所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正是中华文化中“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体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或相关历史人物,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