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词语意思是什么】“期颐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年事已高、寿命较长的阶段。这个词语源于古代对长寿的赞美和敬仰,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
一、词语解析
出处:
“期颐”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人活到一百岁,就达到了“期颐”的境界。这里的“期”意为期望、期待,“颐”指颐养、保养,合起来就是“期望能够安享晚年”。
含义:
“期颐之年”指的是人到了非常年长的年纪,通常是指百岁老人。它不仅表示年龄上的高寿,也象征着人生的圆满与福气。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例如:“他已是期颐之年,仍精神矍铄。”
二、总结表格
词语 | 期颐之年 |
含义 | 指人年事已高,通常指百岁老人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 |
字面解释 | “期”:期望;“颐”:颐养、保养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长辈的尊敬 |
文化意义 | 象征长寿、福气与人生圆满 |
延伸意义 | 常用于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 |
三、结语
“期颐之年”不仅是一个年龄的代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期颐”更多是象征性的表达,但它依然保留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传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