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概括】在三国时期,刘备因关羽、张飞之死而悲愤交加,率军伐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大败,退守白帝城。不久后,刘备病重,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召来丞相诸葛亮,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并将年幼的刘禅(即阿斗)也一并托付。
这段历史被称为“白帝城托孤”,是三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期望,也奠定了诸葛亮日后辅佐刘禅、治理蜀汉的基础。
白帝城托孤故事概括表
项目 | 内容 |
时间 | 公元223年(三国时期) |
地点 | 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 |
人物 | 刘备、诸葛亮、刘禅 |
背景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退守白帝城;病情加重,自知将死。 |
事件经过 | 刘备病重,召诸葛亮至白帝城,托付国事与幼主刘禅;刘备临终前留下遗言:“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关键话语 |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意义 | 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也标志着诸葛亮正式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 |
后续影响 | 诸葛亮忠心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敬仰的贤相。 |
此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刘备的识人之明与用人之道,也反映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担当,是三国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